曾经打造合家欢舞剧《小王子》的城市当代舞蹈团(CCDC),这个暑假将带来新作《小龙三次方》,CCDC副艺术总监黄狄文伙拍一众创作者及舞者,以一代巨星李小龙的故事为蓝本,将功夫与现代舞相融合,「打」出缤纷色彩。
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尉玮 图:CCDC提供
李小龙的功夫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对黄狄文来说亦不例外。「我自己很久以前曾有一个很短的独舞,就是用李小龙做题材。我很喜欢他。他上世纪70年代回来香港发展,我刚好是70年代出生,好像我的生命不知道怎麽就和他有点关係。」他说完忍不住调皮,「那,他有一套黄色功夫衣,我又刚好姓黄哦。」
在前年参加国际综艺合家欢创作了《小王子》后,黄狄文一直想再做一个老少咸宜的现代舞作品,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特别是从来没有看过现代舞的观众入场体验。《小王子》是经典的法国故事,这次不如从香港本土题材入手?李小龙的身影一下跳进他脑中,同时出现的另一个选择,是老夫子。至于为什麽不选老夫子呢?黄狄文有自己的考虑。「《老夫子》也是老少咸宜,漫画的形式,内容有点细路仔看大人世界的感觉。而李小龙呢?整个故事更加是大人世界的历史情形。我呢,比较执着,我总觉得现在的小朋友理解能力很强,他们绝对有能力去接触大人世界的东西。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我选了李小龙。」
《小龙三次方》请来李强编写剧本,用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将李小龙的生平故事呈现于台上。「有一样东西我很强调,」黄狄文说,「就是负面的、负能量的东西我希望全部过滤。李小龙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是一个中国英雄,我很想去讚扬他的功绩,去呈现一个香港人的中国英雄。」
较为特别的是,在这次的创作中,黄狄文第一次尝试邀请李强担任「剧场构作」,一起参与创作过程。所谓的「剧场构作」,简单来说,是表演製作过程中一个独立范畴或者位置,将协助艺术家作出关于内容、结构、设计、形成和沟通方法等各种跟作品相关的决定。在国际表演艺术范畴中,对「剧场构作」的强调日益彰显,但在香港,仍处于逐步摸索的过程。
千变万化的「水」主题
「我感觉,这个位置对于以文本故事背景作为建构的舞蹈作品,特别能产生化学作用。比如李强过来看排练,每个段落完了之后会有自己的看法,给我的许多反馈也影响我编排上的改变。很多元素的注入令作品在色彩方面更加浓厚了。」《小龙三次方》的一个主题意象是「水」,李强就曾提出,在李小龙与Linda第一次见面时,让画面上有雪落下。「雪是每一粒都有不同形状,但碰在一起融化时又成为一体,正正代表了他们的爱情。这些建议很帮到我去考虑表达爱情的双人舞。另外还有校园一段,李小龙刚到美国读书,我用他跳恰恰的片段放在裡面,展现他除了功夫外亦有很多其他才华。跳到最后有一个下雨的画面,全部人走了后只剩他一个人在那裡。这些都是李强提出去突出的。」舞作中,水的形态不断变化,有雪,也有滂沱大雨,不同形态折射出人物的不同心境,更加推动故事内容的发展。
在舞蹈的编排上,讲李小龙,又怎麽少得了功夫?《小龙三次方》的联合编舞之一黄振邦本身就会功夫,这次正好一展所长,尝试将功夫舞蹈化,融入作品中。在排练前,所有舞者都先上一周的工作坊,体验如何打功夫。「认识比如什麽是沉胯,以及当和别人对打时,应该要找些什麽。如果舞者有一个概念再去动,人家看的时候就不会觉得你是在『学』打功夫。虽然工作坊时间不长,但舞者对于画面的吸收能力其实很强。可以用短时间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表演中还会出现李小龙的经典功夫电影片段,例如《猛龙过江》、《精武门》、《龙争虎斗》等的经典场面,都会用舞蹈化的功夫画面来呈现。
参与演出的,除了CCDC的全体舞者外,还将有十多位来自CCDC舞蹈中心的儿童及青少年舞者,年龄从5、6岁到20岁不等,在联合编舞林咏茵的带领下,一起投入李小龙的世界。黄狄文说,自己对于小朋友衝出来跳那种「啦啦啦好得意」的舞蹈画面有种深深的「恐惧感」,「每次看到我都会面青青没掉血色。」他笑。于是在《小龙三次方》中,他给林咏茵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把这些儿童及青少年舞者「当作是专业的舞者去对待。」「现在的小朋友有能力和技巧去handle到很多事情,我希望每个参与进来的人,都用专业舞者的角度去对待。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可以感受一个专业舞团的运作模式,以及专业舞者的生活状态。」舞作中这些儿童舞者并非充当背景板,而是真的参与到作品的主线和重要场口中,黄狄文希望将他们的参与部分「摆得更重」,为他们提供磨炼的机会。
黄狄文透露,为了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小龙三次方》的服装加起来大概有150套,音乐方面也请来极受欢迎的本地潮流Fusion乐队SIU2专门打造,力求让大小观众有一个美妙体验。 文章来源 :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