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随着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火爆荧屏,原著作者马伯庸亦被带到了舆论关注的中心。近日,这位80后的「文学鬼才」现身古城西安,与粉丝面对面做了一场「以苏轼为师 向长安寻梦」的主题讲座,分享自己是如何运用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从漫漫历史长河中重新发掘盛唐长安的细节,完成《长安十二时辰》的创作。
马伯庸曾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奖项。2012年,随着《古董局中局》的诞生,马伯庸开启了畅销作家之路。他的作品文字犀利搞怪,又涵盖多个领域,将历史、科幻、灵异和推理等元素交织融合在一起却不显突兀,并且妙趣横生,很多读者都亲切地称他为「马亲王」。
在《长安十二时辰》裡面,长安城的熙攘繁盛,光耀万年被马伯庸描写得淋漓尽致,各式各样的唐朝服装、美食等更是让读者大饱眼福。然而,时隔千年,唐长安城的真容是如何在马伯庸的笔下再现的呢?大量的论文和资料,频繁地进出博物馆,成了他创作的好帮手。但相关资料实在太多,如何突破知识重围,完成高难度的挑战?马伯庸说,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令他受益匪浅。
在谈及自己的创作心得时,马伯庸说,如今很多人都在讲脑洞大开,认为有了脑洞就能有好的作品,其实不然。「从脑洞到变成一个小说,之间还有很长的过程,要走很长的路。」他表示,要将好的想法变成现实,一定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这不仅能为作者提供大量的积累材料,还能激发创作灵感,帮助作者找到合适的写作方向。
虽然以写历史小说见长,马伯庸却坦言自己有时候读历史也会觉得枯燥乏味,读不下去,因为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不同,比较琐碎乾涩,只有读了足够多的资料后,才能从中提炼出一些规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一封苏轼写给侄女婿王痒的信,其中便讲到「八面受敌读书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希望从中汲取什麽样的内容,那样读书的效率就会高很多。例如『鸿门宴』这个章节,我们如果设定自己想要了解的目标,就可以分别从史实、地理、礼制、器物等方面去解读,那收穫定然不同。」
马伯庸说,自己在写《长安十二时辰》之前,曾经读到一本《隋唐两京考》的书,讲的是长安108坊的相关史实内容,但起初看了几遍都看不下去。直到后来开始写《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因为要以长安城为背景,长安108坊的所有细节都对他的创作至关重要,于是,他又重拾起这本书,认真研究每一坊裡的细节。「此时就觉得《隋唐两京考》特别好看,我其实就是用了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带着目的去了解历史,读起来就会轻鬆许多。」
长安城沙盘助创作灵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长安十二时辰》的创作源起是因为知乎上的一个问答「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裡」。但马伯庸在讲座现场坦言,实际上,真正让他想写成一个完整小说的原因并不是这个问答,而是西安博物院那个震撼人心的长安城沙盘。
为了让自己的创作尽可能地贴近历史、还原历史,马伯庸曾无数次到西安考察,陝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碑林博物馆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最令他心动的要数西安博物院那个巨大的长安城沙盘。「我每一次到西安来,一定会去西安博物院看这个长安城的沙盘,因为站在这个沙盘前,整个长安城的佈局就了然于胸。」马伯庸说,每当俯瞰整个巨大的长安城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创作衝动,觉得想为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写点什麽。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决定写《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小说。
而在整个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马伯庸曾表示,对他来说,最难的不是剧情的走向和佈局,而是怎麽写长安。长安人怎麽喝茶、怎麽吃饭、哪裡如厕、怎麽乘车,女子出门头戴何物,男子外出怎麽花钱,上至朝廷典章制度,下到食货物价,甚至长安城的下水道什麽走向、隔水的栏杆是什麽形制......这些都成了他创作过程裡需要不断研究的细节。除了从历史书本中寻求答案,他只能一趟趟到西安实地考察,了解相关史实。
马伯庸说,虽然自己不是西安人,但是对西安的感情就像是回家一样,非常亲切。他并希望未来西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规划一个地方复原长安108坊的模样,那样游客来了之后,可以沉浸式地体验「长安一日游」,或许会有别样的收穫。
历史小说应有现实意义
在《长安十二时辰》裡面,主人公张小敬曾说,自己保护长安城,并非为了保护朝廷的王公贵族,而是为了保护长安城裡的普通百姓,让他们能够过着普通的生活。这种精神亦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在回应读者关于小说情节设置问题的时候,马伯庸说,历史小说的创作也应有其现实意义,不能完全复刻古代的故事,而要有一些现代的关键词。
「写一个小说之前,要先想清楚想表达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一定是有一种现实意义,有所连接才行。」马伯庸表示,他当初特意设置了张小敬的这段话,但在门第观念极重的唐代,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其实就是一个现代性的主题--人人平等,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信仰。小说中,张小敬所做的就是保护一个人能够自由地过着普通的生活,我们现代人看起来也能感同身受,理解他的这种负重前行和人文关怀。」
马伯庸说,历史小说应该让人们感受到古人与今人想的一样,「我们的顾虑,古人也在顾虑;我们的痛苦和开心,古人也能声气相通,这样的小说,才能让大家记得更久一点,留存时间才能更长一点。」 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