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有个著名的辞赋家叫赵一,字元叔,一生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十六篇。他有篇著论文曰:《非草书》,所论内容居然是反对草书!
「草书」在汉代兴起后,很快便在文人和士大夫当中掀起一股热潮,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风行朝野。崔瑗、杜度、张芝、罗辉等都是当时杰出的「草书名家」,他们形成了具广泛影响力的一个流派。
崔瑗认为:「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他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划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从而创出今草。他的「草书」狂放恣肆、飞动流走;用笔方圆兼备、穷灵尽妙;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结体奇险而不狂怪,意势相发而不荒野失态;分间布白上,字与字之间连绵纵横,行与行之间飘忽呼应,上下左右之间相互映带,构成了一个美妙的视觉形式。张芝富有独创性的今草在当时影响很大,因而被后世尊为「草书之祖」。
然而在「草书」开始大行其道之际,这个赵一却偏偏跳出来反对。他反对的理由是:一、「草书」不古,「非圣人之业」。二、书法水平的高低,全在人的天性,就像人的美丑是天生的,岂可通过学习与他人一样。学张芝的「草书」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无益于工拙」。三、「草书」只是微技,朝廷不以此科吏。若学「草书」而荒废研经习道,是因小失大, 得不 偿失。总之,赵一认为「草书」不值得提倡,更不值得学习!他站在正统的卫道立场上企图遏止士人为主体的学习草书热潮,从而将他们重新拉回研经求仕的道路上来。
当然,他最后以失败告终。其问题在于他完全无视「草书」的艺术作用,将书法和圣道、政教完全对立起来。不过,他说︰「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亦有一定道理。因为「草书」有法度,不是随意速写就是「草书」,须熟记和练习才能写好。但时至今日,「草书」已被坊间视为最具艺术性的书体,正所谓:中国书流尚皇象,今朝文士重张芝。 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