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科技是要实际拿出来帮人,价值才大」。正是这份信念,雷雅萍在博士阶段开始从事神经退化疾病治疗研究,并在2013年取得自体神经干细胞分离技术突破后,决心踏出创业一步,致力让科研转化成产品。
有关项目预计最快今年5月进行临床试验,本年内公佈成果,首阶段会先集中于中风病人,未来进一步拓展至柏金逊或认知障碍等疾病。
雷雅萍的博士毕业论文课题,是从事一项有关发展柏金逊治疗技术的项目。目前包括认知障碍、柏金逊、中风等神经退化疾病,均没有根治方法,她跟浸大团队2013年研发全球首创的自体神经干细胞分离技术,透过抽取病人本身的神经干细胞,将其培植后重新放回病人的受损或退化部位,达至修复作用。
「原理有如在烧伤病人身上,抽取健康的皮肤组织为其进行修补一样」,雷雅萍笑言抽取干细胞听起来十分恐怖,但其实只需用带抗体的磁性纳米粒子进行提取,过程对医生而言十分简单。由于神经干细胞本身出自患者身上,因此毋须担心排斥问题,亦不涉任何基因改造,有关技术可望成为全新治疗方法。
自技术发表以后,雷雅萍陆续收到病人或家属查询。其中在去年收到一封题为「盼望」的电邮,来自一名柏金逊症病人家属,「对方清楚理解科研转化需要时间,也明白病人未必可以在短期内受惠,来信纯粹是要支持我们的工作,希望我们继续努力」。
雷雅萍对此很受感动,也让她更坚定决心,希望有日将病人的「盼望」化为实际希望。
被问到技术转化的最新进展,她分享已完成前期动物实验,在200隻老鼠中,抽取干细胞部分接近百分之百成功,经培养后重新放回干细胞,亦见八成老鼠有显著效果。
首阶段安排百中风病人实验
雷雅萍指最快今年5月开展临床试验,首阶段安排100名中风病人进行实验,预计约3个月有结果,最快年底公佈。
以科研人员身份走进商界,雷雅萍坦言起步阶段的确很困难,「当初天真地以为,有了政府资助,技术获得奖项肯定,亦已申请专利,自自然然就会获得投资者注意」,然而现实并非如想像般美好。
商业世界跟科研是完全两码子的事,要将科研包装成商品,进行商业预测等等,都是要重新学习的东西。
拟研诊断平台 抽血评患癌风险
她又笑言站在公司角度,单一项目并不足以支持营运,除了不断优化现有产品外,亦必须继续发展全新技术。其中一个方向是研发诊断平台,透过抽血评估患癌风险,最快明年可投入市面。 文章来源:新锦江 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