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沥源禄泉楼群组再新增一宗本地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个案,33岁男患者居于禄泉楼8楼10号室,即与最先发病的34岁「超级传播者」女病人(第1084宗)同层兼相邻。他在本月4日出现发烧症状,被送往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接受测试,惟多项病毒检测均呈阴性反应,至前日(12日)抽取支气管分泌样本化验,昨日终证实确诊。政府专家顾问、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昨到禄泉楼现场视察后表示,患者肺部发现新冠病毒,即可能是吸入较飞沫还要细的微粒,令人怀疑病毒有可能经空气传播。不过,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认为,病毒经空气传染的机会不大,并估计禄泉楼的患者是经由大厦的共用设施感染。
连同新增个案,禄泉楼群组已有9人染疫,累计全港有1,109宗确诊及一宗疑似个案。生防护中心指出,该名33岁确诊男患者,过往健康良好,生署因应禄泉楼群组个案,本月4日疏散禄泉楼各楼层10室及12室没有病徵住户,该名男患者亦于当日被安排入住检疫中心,不过同日出现发烧病徵,被送往威尔斯亲王医院接受测试。
中心指出,男患者住院期间,被抽取鼻咽拭子及咽喉拭子样本、深喉唾液样本及粪便样本,但多项病毒检测均呈阴性反应。然而病人因持续发烧及肺炎,前日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其间抽取的支气管分泌样本,昨日终证实对病毒呈阳性反应,而病人现时情况稳定。
男患者住院前主要留在家中,并无外出,除同住两名兄长及母亲外,亦没有其他密切接触者。该两名兄长及母亲本月4日起在检疫中心接受检疫,而两名兄长曾于6月4日发烧同被送往威院接受测试,两人呼吸道样本均对病毒呈阴性反应,其后亦已退烧,至于三兄弟的母亲则没有出现病徵,她与儿子现仍在检疫中心接受检疫。
根据生防护中心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新确诊的男患者与第1084宗个案的家庭群组相邻,有机会透过环境因素感染,故个案被列为与本地个案有流行病学关连,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仍然进行,中心并指出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一直积极跟进禄泉楼10室及12室的环境因素。
上呼吸道验不出 多测始发现
袁国勇昨日与环境局副局长谢展寰等到禄泉楼视察。他在视察后表示,病人住院时多次测试呈阴性,但在鼻咽及喉咙的上呼吸道并未发现病毒感染,却在肺部发现新冠病毒,即可能吸入一些比飞沫还要细的微粒,可能是经空气传播,因此有需要进行测试,找出原因及可能的传播途径。
他进一步解释,一般感染新冠病毒者,整个呼吸道由上到下都受感染,通常感染途径是经飞沫传播,飞沫有5微米至10微米,很少出现上呼吸道并无病毒而下呼吸道有病毒情况,今次确诊病人多番接受病毒检测未发现病毒,却有不适,医生最后透过电脑扫描发现肺部有黑影,以气管镜检查才发现病毒,显示他可能吸入小于5微米甚至1微米的微粒。
袁国勇关注现场环境是否存在极细病毒微粒,认为可能发生空气传播情况,但未找到传染原因,会与其他专家研究测试,而他并正与生署商讨是否对所有接受隔离者抽验血清,但呼吁居民现阶段不必担心,暂毋须疏散更多住户。
假阴因人而异 小心隐形患者
对该名男患者之前多次检测均呈阴性反应,香港医学会会长梁子超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每个人有生物差异,感染病毒后携带病毒量有不同,病徵与病毒量未必同步,而病毒浓度和採样位置不同都可能造成「假阴性」。
他认为,对这类「有病徵、呈阴性」的患者毋须太过担心,因为类似情况在所有确诊者中只佔很小比例,反而应当更重视「无病徵、带病毒」的隐形病人。这些患者潜伏期在社区活动或造成多人感染,禄泉楼群组的源头夫妇就属于此类。
另外,生防护中心表示,截至昨日下午,禄泉楼共收回1,399个深喉唾液样本瓶,其中6个因样本渗漏要再次提交,1,393个样本完成检测,除已公布的四个阳性个案外,其馀均呈阴性。葵联联悦楼共收回及检测2,120个样本,没有样本呈阳性反应。 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