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报馆当编辑,为了增强文字功力,爱看咬文嚼字的书。记得有一部特别锺意,于今若干章节,仍然忘不了。
那是台湾学者黄永武的《字句锻炼法》。这书早已不知散落何处了。最近搬迁,在书山中竟找出黄永武另一书来:《珍珠船》(台北:洪范出版社,1985年)。这书是因喜《字句锻炼法》而买的,书中各篇只一翻而过,也没细看便掉书山。今既复现眼前,遂看了一个下午,有所得,喜甚。
《珍珠船》载的不是字斟字酌,而是传统小说诗文的观赏和考证文字。黄永武说,对于出自壁壤黄泉下的史料,如敦煌、石刻、古墓、废墟等考古发掘所得,片图隻字,常觉得如同瑰宝。例如〈李杜墨迹存人间〉所附的杜甫新出土的书法风貌,李白的题字墨迹;都是极为罕见的。有趣的是,在〈唐代的离婚证书〉中,看到所谓「放妻书」的内容。黄永武指,在他所编的《敦煌宝藏》中,有三张唐人离婚证书的式样,名曰「放妻书」,至于有没有「放夫书」,他还未看到。
这「放妻书」分为三段。第一段重述夫妻间的缘分,什麽「生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于坟下」,但这种承诺,都是当初的蜜语和美梦而已。
第二段写男女双方离婚的理由,内文俱指性情不合,没有外遇,却「猫鼠相憎」、「狼跋一处」,互相如怨家,一言不合,就起衝突,「夫若举口,妇便生嗔;妇欲发言,夫则捻棒」,如此相处,不离不行!
第三段居然是写离婚后的祝福。词中祝双方各有前程,如「夫觅上对,千世同欢;妇聘豪宗,鸳鸯为伴」。怨偶有如此襟怀,实是少见;至于是否心底话,那是另一番回事了。在古代小说中,怨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亦有所见。
离婚书的末尾,有些注明给女方三年衣粮,这就是现代的「赡养费」。书后更有两家父母亲戚共同作证。这离婚证书,黄永武都附有原文,看了甚为过瘾。正如上文所说,没有「放夫书」,只有「放良书」,这「良」非「良人」,而是指奴僕的「从良」,另寻老闆去也。在《水浒传》中,林冲被刺配流放,走前与娇妻告别,一纸休书,黯然离去。这「休书」,就是「放妻书」。
这书可观的篇章甚多,如〈李白的外文能力〉,考证了李白的和蕃书,究竟所用的是什麽文字?所谓「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遂为唐玄宗喜之。黄永武说,李白的母亲「大概是胡人」,父是唐人;出生于突厥佔领下的碎叶城,所以李白自小就懂得突厥文。就凭这学识,大获皇帝喜爱,声名大噪。
这书收录文章25篇,本着「以专家材料,写通俗文字」的原则行文,内容是学术,实是通晓简明的散文。「一疑偶析,如获珠船」,这是追求学问的最大乐趣。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