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浙江东部的宁波市江北区,离市中心15公里处,小山凹里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名叫保国寺。它的名气似乎不太响,建筑面积也不算大,却以其独特的精美建筑艺术、高度的文物文化价值,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东保国寺始建于东汉,因筑于灵山山腰,原名灵山寺。唐代曾一度灭佛,致使寺毁。后来重建,改名保国寺。现存大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迄今已1,000馀年。明、清时代,均增建、修改,逐步形成如今的格局与规模。今时之保国寺,佔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周边环境青翠优雅,大殿前凿有水池,晶冽明淨,终年不涸。漫步寺院内外,畅快清爽、心旷神怡、飘飘欲仙,十分舒适快乐。
保国寺吸引人,因为它有多个奇妙之处。
一奇建筑精湛绝伦,令人歎为观止。它的主殿叫大雄宝殿,雄伟宽阔。最为精妙的是,全殿所有建筑配件,均用榫卯方式巧妙地连接拼装而成,不用一根铁钉,居然承担起全殿50吨的巨大重量,稳若泰山、巍然不动。此殿又名无樑殿。实际上它有樑,而是被能工巧匠用三个缕空藻井及其他装饰物遮挡了起来。从下往上看,似乎没有房樑,藻井又奇妙美观,设计极为新颖聪慧。还有一个奇特之处,是全殿面阔11.83米,而进深却有13.38米,呈纵长方形,进深大于面阔。一般庙宇大殿,都是面阔大于进深,此殿却反其道而行之,世所罕见。说明设计师和工匠勇于突破陈规,敢于发明,敢于创新,十分吻合宋代著名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所以,此殿建筑有先进的建筑理念与很高的艺术价值,独具匠心、独树一帜,令人钦佩折服。有人吟诗讚道:「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巍然结构奇。」「升斗昂拱人巧极,祥符千载永留名。」古代建筑工匠的杰出创造和伟大成就,理应青史留名,并流芳百世。
二奇全寺看不到鸟雀筑巢、蜘蛛结网、蚂蚁攀爬、蚊蝇乱飞。走到哪个殿堂,都空气清新、淡香飘逸,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舒适宜人。连房上、柱边、牆上的灰尘,也很少看到。导游介绍说,这有赖于所用之建筑木材为黄桧,带有一种特殊香气,禽鸟昆虫畏惧,不敢来此地生存发展,所以造就这一奇崛之处。
三奇保国寺里见不到菩萨与和尚。在其他寺庙里,大殿里的各种菩萨比比皆是,殿内殿外香烟缭绕、信徒香客在菩萨像前顶礼膜拜、三磕其头,还要花费不少钞票。而保国寺里一尊菩萨都没有。当然也就不存在依靠寺庙存活的和尚。这在历经千年的古代庙宇里,确实绝无仅有。这是保国寺最奇特、最高贵的地方。游客到这里,不是拜菩萨、做法事,而是观赏古代名建筑等、学习历史文化,这与参观其他寺庙时的感受大不相同。一般寺庙充满烟火香烛、喧嚣芜杂,和尚们的木鱼诵经声不绝如缕。虽然热闹红火,但也充斥金钱私慾。到保国寺观光,却可不受其困,专注于欣赏祖先留下的建筑之美、殿堂之奇和环境之幽,是一种难得的轻鬆、宁静与开朗。
关于保国寺没有菩萨的原因,坊间说法不一。有人说以前破四旧把菩萨搬走了,现在没有恢复。这种说法恐怕不成立。其他寺庙也有受到衝击的,但早已恢复。保国寺真想恢复,也早已恢复了。另一种说法,是保国寺为了保护无樑殿这一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瑰宝,不让它受到烟燻火燎,主动不搞烧香拜佛的俗套,引导参观者专心致志地认真了解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我认为这一说法靠谱。现在,保国寺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定位,捨弃变成喧闹佛教法事活动场所的选择,精心打造成「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开闢了17个展室,不仅介绍保国寺本身的建筑特点与价值,还展示其他相关文物,及各种收藏品,汇成一个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学习场所。在著名的庙宇寺院里,保国寺走了一条独闢蹊径的高层次发展道路,值得点讚和肯定。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