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土纺织业逐渐式微,新冠疫情使加工厂受大批订单取消的重创,传统企业纷纷转型寻求出路。扎根香港愈半世纪的逢发织造亦是其中之一,投资转型研发创新技术专利产品,斥资千万打造本土品牌KnitWarm,两年间推出织暖发热口罩等多款智能保健发热产品,在香港及欧美等地取得专利。
新冠疫情下,设计师郭志雄及吴锦权因应疫情再研发多一种银离子抗菌可重用口罩,更坚持本地生产及以本地为优先零售市场,安排弹性上班,尽力保障员工的工作和收入,早前甚至聘请兼职员工赶製口罩,希望能藉纺织专业与港人共同面对挑战。
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岳悦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二人即着手在织暖口罩的基础上改良,研发出银离子抗菌可重用口罩的雏形,郭志雄说:「我们做了一批口罩打算送给亲朋好友及有需要的人,那时口罩急缺,有很多人需要可重用口罩,所以我们决定在短期内将其产品化,做好包装推出市场。」据了解,这款银离子抗菌口罩沿用了织暖口罩的原材料:外层为緻密防水的澳洲美丽诺羊毛伸拉技术布,能防止飞沫渗透;内层为亲肤长纤棉纱与纯银纱线共同编织,吸收湿气之馀亦可减除异味,两种材料在洗涤后均不会影响其抗菌和防水效能。经检测,可重用布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BFE)超过90%,只需放入滤芯即可形成病毒屏障。「我们的优势是使用银离子天然抗菌,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且口罩内层无缝编织,一体成型。」吴锦权补充道。
口罩设计有一系列贴心小巧思,记忆造型塑胶条及鱼鳞提炼的海洋胶原蛋白胜肽纤维令其更为贴面舒适,适合大部分脸型配戴。在外形方面,他们同样落足心思,除基本的蓝色、黑色、肤色及红色之外,更着手推出订製撞色款,及以施华洛世奇水晶做装饰的十二星座款,「港人戴口罩已经超过半年,希望我们设计的口罩可以为沉闷的生活加点色彩。」吴锦权说。
织物与温暖的完美结合
研发抗菌口罩或可称之为KnitWarm在疫情期间的应市之举,公司所聚焦的核心还是针织发热技术,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几年前两人常去欧美出差的经历,郭志雄忆述:「冬天冻到入心入肺,吸入冷空气或会导致气管收缩敏感,这时便需要口罩的保护。当然普通口罩都有焗热呼气的效果,但当我们去到好冻的地方,一个可发热的口罩不仅可以遮掩口鼻,还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保护呼吸系统。」除口罩外,冬季外游常用的暖包也有坚硬、易灼伤、不环保的缺点,这使从事纺织业的二人对发热针织品的渴求更为迫切。
而将想法付诸于实践的契机,源自香港理工大学一份有关「针织物料发热」的学术报告,简单而言,即是将镀上纯银的导电纱线编织在针织品内,只要连接5V2A的行动电源,就可以在30秒内产生约40度的温热,并可连接手机App控制温度。与市面上一般的发热纺织品不同,KnitWarm的织物由于并非使用传统电路板,故可保持布料的轻巧和柔软触感。细节之处同样不断优化,连接织物与电源的控制线由最初的电线改为织带,接点设计为啪钮,在连接电源后仍尽量保留织物的一体化美感。
KnitWarm的产品全部是在其位于葵涌的厂房製造,郭志雄及吴锦权多年来坚持本地生产及以本地为优先零售市场,二人认为「香港製造」可保障品质及反应快,有助建立品牌形象。公司两年间推出的产品包括眼罩、护膝、脚套、颈巾、冷帽等,可用作旅行保暖、日常保健等用途,「虽然我们是做衫的,理应希望大家多买衫,但其实这并不环保。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简单的发热设计,满足大家在不同生活模式下的不同需要。」郭志雄说。
不断试验 突破不可能
理论说起来简单,KnitWarm的研发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组建团队,投资额高达千万,研发过程中同样遇到无数挑战。吴锦权以发热原理为例,指出发热电路板基本都为硬质,要使其变得柔软有弹力是最大挑战,「很多识电脑的朋友都劝我说不要做了,又通电发热又柔软很难做到,我们不死心,在机房中与团队不断研究,做出的第一块电路板虽然未如理想,但那一刻真的好开心。」同时需不断尝试改进的还有省电功能,产品发热需外置充电器,起初耗电量颇大,使得充电器体积笨重难以携带,唯有不断试验改进,终使得产品耗电量降至3000mAh,充电器体积仅为长7.6mm,宽44mm,厚度112mm。
由于研发费用昂贵,当产品推出后,他们没有选择于市面大量投放广告的宣传方法,而是通过参加不同比赛和展览累积知名度,其发明及设计已先后获得不同本港及国际奖项,包括在不久前举办的「香港智营设计大赏2020」中夺得五个奖项,2018年获选为「香港新星品牌」并获得红点设计大奖中的设计概念(「时尚」组别)奖、Lenzing革新设计奖2018(Great Idea Award),以及ISPO全球设计奖2019(「城市休閒运动」组别)等。现时KnitWarm将网络定位主要销售渠道,不断增加线下零售点之馀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现已接到来自马来西亚以及欧美、非洲等国家的订单。文章来源:新铁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