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广州,粤府文化的平民视角,和浓重的烟火气息,在现代文明的快捷和距离感中,混杂得很妥当。粤人甚少浮华,处处展现人性本色面目,直接、确切,有时候不太能理解,但容易接受。就像是请人喝粥,排场平淡到有些简薄,肠胃里却是受用又舒服。东莞在城市化进度上,不如广州方便,胜在每个镇区都自成一体,胜在土著粤人的味道更浓。每个镇上都能感受到最流行的元素,也能看到从农耕一步跃入工业社会的清晰足迹。深圳很忙碌,也很骄傲。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从来都不满足于只是溢于言表,也就少了几分从容和淡定。惠州面积最大,面目却模糊,有时候像是附属于深圳,有时候又如广州人的后花园,不如佛山,在气质上跟广州一脉相承,有些地方甚至更醇厚。比如,在菜品的味道上。再比如,在接人待物上。肇庆离得相对有些远,山水风物清晰,人情世故淡远。江门的存在感明显不足,新会、鹤山、开平、恩平,提起来哪一个都虎虎生威。
珠海自有一种难得的超然物外,与人烟繁盛货如轮转的广州深圳近在咫尺,却娴静得像个闺秀。每每走在情侣大道上,总有不期而遇的片刻鬆弛,可以暂时抖落在深圳在广州积聚的压力。中山跟珠海很相似,恍若一城。
香港和澳门的城市个性无须赘言。
从粤港合作,粤澳合作,升格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设施上的变化最为显著。这些年,眼见着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还有正在紧张施工之中的深中通道等,在加速缩短这片富庶区域内部之间的物理距离。就我自己而言,以前会搭乘广九直通车,从广州到香港,后来又喜欢搭乘广深动车先到罗湖,过关坐火车到红磡。再后来很痴迷从莲花港乘船,经南沙港到尖沙咀,一路上乘风破浪悠悠荡荡。待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从广州南站直接坐到西九龙,就成了最优先选择的出行方式。那时候,看着车窗外蓝天稻田,城镇交织,总会从心底浮起一缕感慨:在大湾区,安一个自由穿梭的家。
天降疫情。
1月28日,从广州南站搭乘高铁到了西九龙站,正准备刷卡过关,北方朋友的电话打了过来。朋友说看新闻你们那里的口罩很难买到,我买了一些寄给你,寄到哪里呢?我略微想了想,说寄到广州吧。下周回广州,我就能收到了。1月30日西九龙高铁站关闭停运。今天是8月19日,差10天,西九龙高铁站就整整关闭7个月了。封闭之后的关口,像一道银河,把湾区分成了两半。从春节到立秋,银河那边湾区里的牵绊,活生生就被隔断了。我一度恍惚地有些明白,当年稀里糊涂跟着蒋介石去了宝岛台湾的人,可能也以为海峡浅浅,很快就能回来了吧。
疫情之前,「一国两制」3个关税区之下,湾区各市拆除彼此之间藩篱的畅想,无处不在。深港要同城,广佛要同城,广佛肇要一体化,深莞惠要一体化,珠中江也要一体化。要建湾区大学,要建科技走廊,要建优质生活圈,要无缝对接,要互补竞合,要超越世界三大湾区。疫情来了,以城为限,封关闭城,严阵以待,严防死守。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也让之前的畅想看起来有些脆弱。广东疫情严重的时候,香港地方小人口密集,先封关运作。可以理解,广东疫情渐渐散去了,湾区之内何时恢复通关,成了一道久议无果的热门话题,直到香港社区疫情再度陡然爆发,才渐渐冷却。
一道关口,隔绝了许多许多普通人的生活。
其实,关口好开,心魔难除。心魔不除,便不能真正放下戒心,建立互信。人人都需要安全感,疫情狂虐之后,对安全感的渴望愈发炽热。看到一组数字,本地保险业一隻大鳄,除去内地业务方面的损失,今年以来,本地业绩增长数字非常好看。变局之年,贩卖安全感真是一桩不错的生意。
大疫当前,湾区11城的安全感,更需要共同修筑,这也是未来要实现优质湾区生活圈,最不可忽视的一道安全屏障。如果说之前湾区诸城在公共衞生方面的交流、探讨、备忘录还是纸上谈兵,这一次无疑是绝佳的实战演习机会。港澳的整体医疗体系优势,湾区9城的公共衞生资源优势,和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的生产製造优势,再加上彼此之间放下芥蒂诚心诚意地联手抗疫,放眼全世界,仅凭抗疫这一战,粤港澳大湾区就能弯道超车,胜出全球另外几大湾区不止一筹。
我乐观地冀盼,今年国庆节,可以重新从西九龙搭高铁回到广州的家。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