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时间不足,我们唯有在楼下「加餸」,自己带盒去,食肆大多会合作的。以下是一点观察--楼面的侍应通常不太介意,但比较麻烦的是厨房师傅,他们通常都不愿把食物放到盒里。曾试过看得出他们故意假装听不到指示,结果我们在餐桌上把已放在胶盒内的食物,重新「转移」到自己的盒里,再即场退回胶盒,希望他们洗一洗能重用。侍应也表示无奈,只能连声说抱歉,眼神所示为师傅不合作也没有办法,毕竟他们习惯放进自己的胶盒,习惯了大小尺寸,当然不想另外构思怎样放进我们自携的器皿。
烧味部的师傅则较合作,一来是烧味容易入盒,二来是你眼睁睁看着他,他也不好意思不配合,始终大部分烧味部都属开放式设计。
当然,有时不方便的日子,还是要叫外卖速递。有一次,我们特意自己去拿(也想可以换盒),怎料一直找不到该餐厅,结果唯有打电话去问,原来那间餐厅在外卖App上用了另一名称,我有点生气问为何不放外送的餐厅名称出来呢?我们找了很久。店员鬼鬼祟祟说: 「我们有两个名称!」原来他们在App里特意用两个不同的名称,一个放一般日本居酒屋的食物,一个放便当。
本来做两边生意并无不妥,但他们又新增自取选项,看到我们不是速递员有点惊讶,又不想解释为何不列明居酒屋正是该便当餐厅的名称,真是莫名其妙。
在此疫情下,若没有外送,不仅居家抗疫的人会叫苦连天(毕竟不是人人有时间煮饭),也减少了不少临时职位。这个新的饮食生态,不知要维持多久,但最希望还是可以研发较环保的器皿,减少垃圾。这一点餐厅和食客也可以一起再想办法的,毕竟漫漫长路啊
。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