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在我国有着极高的文学地位。有意思的是,随手翻翻诗词集都能看到唐宋文人写伎的诗词。
唐宋文人特别喜欢上青楼,大抵因为青楼是能写出好诗词,又能传播诗词的地方。
提到青楼,多数人都认为那是污秽之地,其实不然,古代青楼的女子大多数都是卖艺不卖身的。文人喜欢上青楼,一方面是好友聚会,另一方面是欣赏歌伎表演,顺带赋诗一首,表达自己情感。
诗仙李白肯定常上青楼,他的《赠段七娘》诗:「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是写给歌伎七娘的。他还「携伎东土山」,吹嘘「我伎今朝如花月」。有人作过统计:《全唐诗》将近5万首诗中,写伎的诗达2,000多首,约佔《全唐诗》的 二十分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唐诗宋词的华彩乐章,大都是诗人们在青楼伎女的胸脯和大腿上写就的。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足迹踏遍扬州青楼伎院,每当酩酊大醉,他大都要拿纸铺在伎女胸脯之上,即兴赋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这首七绝,正是他寻欢作乐的写照。
宋代是文化繁荣鼎盛的时代,也是盛产歌伎的时代。那时的歌伎不但色相出众,能歌善舞,且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我们读宋词时都会发现每首词前都有一个像「歌名」一样的词牌名,比如「念奴娇」、「满江红」、「雨霖铃」等。「念奴娇」里的「念奴」,是唐代一个知名歌伎的名字,当时唐玄宗曾亲自作曲作词给念奴唱,后来就把这个曲子命名为「念奴娇」了。「虞美人」、「雨霖铃」、「浣溪沙」等词牌亦都与伎有关。
据记载,大文豪苏东坡经常上青楼,他曾作过一首《菩萨蛮.咏足》,专咏缠足歌伎的舞蹈。在宋代词人中,逛青楼次数最多的大概非柳永莫属,柳永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还是一群歌伎凑钱替其安葬。
歌伎作为给大众传播词的媒介,对于词的传播作用自然不能忽略。文士通过听歌伎的演唱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审视然后作出改进,百姓们像唱着当今的流行歌曲一般将词作广为传唱。所以说,词在宋朝的繁荣与流行,歌伎功不可没。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