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一政令,切中时弊,大快人心,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提倡节俭,反对浪费,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过去历朝历代都比较重视。为使国家长治久安,统治者都大力倡导节俭之风。我国清代有些时期,在这方面就很突出。清代的乾嘉盛世,就以风俗俭朴闻名。
据民国年间高照煦的《閒谈笔记》记载:「......乾嘉之间,风俗俭朴,邑人男女皆布衣,请客只吃杂麵。俗以豌豆去皮,同麦磨之,曰杂麵,加沙蒿麵和之,能为极薄极长麵条,食之最省。」作者还以自己家为例。嘉庆年间,他家曾是陝西米脂县的首富,其先祖从山东、河南等地贩来布匹,卖给当地城乡的一些商贩。年终结账时,先将乡间小贩的欠款结清,城内商贩的欠款则放到来年春天结算。为了「联络感情」,年年他家都先备下「盘子饭」,邀请城内的商贩赴宴。这些商贩在宴席上就承诺来春将账结清,无一拖欠。这里所说的「盘子饭」,就是用瓷盘盛菜,每席只两三盘菜,主食则是蒸馍和小米饭,这在当时已算是很丰盛了。对此,作者十分感慨地说:「盖当日商号家家俭朴,均有银钱;今日奢华日盛,而实则家家空虚也。」
至于政府官员的节俭廉洁,清代也有相当严格的规定。据瞿兑之的《杶庐所闻录》记载,在清代,「中央官吏绝对没有滥用官物的机会,部员长官,虽贵至亲王,不能私使所属之官员、差役供私人服役,这是历来有禁例的。事实上也绝对没有听说用属官作自己的书记、庶务、会计者,至多只有一班好趋走逢迎的满司员时常出入于宅门而已,然而绝不能以衙门里的会计、庶务作自己的会计、庶务也。至于汉司员,更不肯作趋走逢迎之事。」当时还规定,官吏不能因私使用衙门里的车马,吃衙门里的膳食,因为这些费用都已由国家给予固定的养廉饭银了。至于当时的外交官员,他们似乎可以公私不分:住公家的衙署,可以指挥公役供私人奔走,一切公物都可以自由使用。不过这是因为外交官的经费都是以人为主而不是以官职为主,他这一任的公物等于国家支付一笔钱给他,听任他自己支配而不问盈亏。即使他滥用了公物,也不会使国家蒙受损失。对比一下当今的某些官员,公车私用,私宴公请,公费旅游......变着法子花公家的钱为自己捞好处。这些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是不被允许的。
在这种俭朴之风的影响下,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勤俭节约的好典型,其中最著者的要数道光皇帝。即位之初,他就颁布了一条节俭倡议书《御制声色货利谕》,并率先垂范。他在饮食方面尤其节俭,平时少荤多素,每餐不过四样菜餚。各种生日、庆典能省则省。有一年给皇后过40大寿,当王公贵族与文武百官喜滋滋地上席时,一下子惊呆了:每人桌前只有一碗打滷麵,上面放一点肉末--这还是道光为了给皇后庆寿,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另据史料记载,道光皇帝在位30年,宫内的开支每年不超过白银20万両。这与每天个人开支就近1,000両的慈禧太后相比,实在少得可怜。《清稗类钞》上还说,道光皇帝曾经有件黑狐端罩,衬缎稍为大了点,他便令太监拿去四周添皮。内务府报告说这样改一下需要上千両银子,道光听后大惊,忙说不用改了。他还有条套裤,膝盖的地方不小心弄破了,后来就让内务府的人在上面缀了一圆绸,即所谓的「打掌」。大臣们见了,纷纷傚仿,也在膝间缀一圆绸,竟然风行一时。
地方官员有的在节俭方面的事迹也很感人。如光绪年间江西布政使李嘉乐和陝西布政使李用清,就是廉吏中勤俭节约的突出典型。李嘉乐在山东任知府(相当于地级市长)时,禁止眷属食肉,让清扫工在衙署后院种菜,供全家食用。晚上点灯的灯油,他也亲自掌管,每晚给每个房间舀上一小勺,不够也不许再添;至二更不熄灯者,必遭他责骂。他甚至还责备其妻浪费,要让僕人鞭打她......由于他生活俭朴得有些过分,所以世人都称他是「一国俭」。另一位廉吏李用清就更「抠门」。他在做苏州知府时,听说一家熏腊店做的麵饼价廉味美。这种麵饼是将生麦麵贴在滷锅的蒸桶外面,因煮沸的肉汁易从蒸桶上面溢出,这溢出的肉汁便渗入麦麵中,滷锅烧开后麦饼也就熟了。一些穷人吃不起滷肉,便买这样的麦饼当作肉食。李用清看中了这种麦饼,便告诉某中丞,定做这家熏腊店的麦饼供他家食用。一个「地市级领导」,竟吃这样的饭食,未免太寒碜,因此被当地人一些人传为笑柄。
李用清在任陝西布政使时,全家只食蔬食,不吃荤菜,连他的老母亲也嚐不到肉味。有一次他母亲病了,其妻偷着买了点熟肉让老人吃。李用清发现后,愤怒地将肉掷到地上。老人家嚥不下这口气,便带着儿媳来到长安县署,在知县面前告儿子不孝,决心返回原籍不再回藩署。李用清一看慌了神,恳请臬道首府的官员帮着做工作,让他们派妻子到县署去劝说老人。最后李用清又亲自出面,将老母和妻子接回家中......后来,李用清遭弹劾罢官,回到老家。数年后,慈禧太后又重新起用了他。在离家赴任时,他捨不得僱用车马,决定步行进京。从故乡到北京3,000多里路,他硬是靠步行走完的。都城的人听说后,都感到很惊讶,称他是「天下俭」。
这两位官员的共同特点是宁肯自己多吃些苦,也不愿多花国家一分一釐的银子。他俩的节俭虽有点「不近人情」,但他们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精神,不能不令人敬佩。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98.com